流星在黑夜眨眼:四把椅子劇團與簡莉穎《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》
「我是那個年代的人,我記得他們,他們從美國回來,
每個人都好漂亮好好看,然後每天坐在吧檯上無所事事,
跟大家聊天,偶爾看起來有點憂傷。
我後來才知道,他們是回來等死的,
想在沒有人認識的地方孤獨地死去。」
詩人陳克華在2017酷兒影展中,和對談人簡莉穎說了這段話。
一個個生著病的美麗少年,在不被人理解的環境中,在沒有藥可以治療的年代,
獨自承受身體上的疼痛和心靈上的苦難,一樣貪婪的渴望著愛與被愛。
以下全部劇透請大家小心,沒看過就等加演吧不要看劇透了啦真的很透哦。
《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》是四把椅子劇團和兩廳院駐館編劇家簡莉穎的作品,
以愛滋病的少年聚在一起生活、相戀、抵抗污名的故事為題材,
是一部深入田野調查台灣同志、愛滋病歷史的作品。
故事一開始,女主角說他有個當年叔叔離家出走前交給他的日記本,
寫著關於那年馬密的秘密。馬密是誰?場景來到了1990年代,
馬密在匿名愛滋病友會認識了甘口,兩個人都不得不拋棄過去的家人,
於是他們決定住在一起,
創造一個讓年輕無依無靠的愛滋病友能安穩聚在一起的避難所,
叫做甘馬之家。兩人一起住、一起玩鬧、
也一起感受生命即將消失的絕望,直到馬密背叛了大家。
1.歷史背景設在雞尾酒療法前後:
背景設定在一個很特別的時間點,那就是雞尾酒療法出現的前後。
在雞尾酒療法出現前,所有人都在等死,大家正值青春年華,
卻深刻感受到不知到能活多久的絕望。
這種絕望感讓甘口狂歡墮落,讓馬密焦慮狂躁,
他們在爭吵的漩渦中沒有人能離開。
在雞尾酒療法出現後,他們是愛滋病能被控制的第一代,
愛滋不再是像黑死病一樣的絕症,
他們依然受著痛苦和拖著逐漸虛弱的身體,
他們也依然受著污名,而且背負著對於青春放縱時的罪惡感活下去。
2.乖寶寶、普通男孩和壞男孩:
馬密的男朋友阿凱沒有得到愛滋病,他本來只是個平凡的大學生,直到他遇到馬密。
他愛馬密,但是厭倦了總是在抗爭演講的場合裡,扮演著模範情侶,
必須要安全性行為、測量病毒含量低的時候才能性行為、
回答各式各樣關於如何當愛滋患者情人的問題。
阿凱不喜歡上街頭抗議愛滋污名、不喜歡總是被當模範生,
他忍不住被甘口誘惑,和甘口發生了關係。
沒有人知道甘口來自哪裡,只知道他放任自己沈迷藥物派對和性愛的狂歡,
他愛馬密跟阿凱,但無法填補他對於短暫生命的絕望和痛苦,
他逐漸放棄跟著馬密一起試驗各式各樣痛苦的療法,
他更想用放縱自己來麻痺自己,來享受生活。
馬密是乖寶寶模範生,從小循規蹈矩的生活,直到他染上愛滋。他依然當模範患者,
到處去演講對抗污名,要求伴侶也跟他一樣,希望甘口不要自甘墮落。
但當馬密知道情人阿凱和好朋友甘口背叛他,他崩潰了,
他在絕望傷心的時候打給了甘口一夜情的對象,是個警察。
隨後甘馬之家在過年期間,被警察包圍,以持有毒品藥物為由逮補。
馬密親手毀了他辛苦建設出來的一切。
簡單四個人物關係,把社運中的各種人物都塑造得很深刻,
認真型如馬密、湊熱鬧型阿凱、拖後腿型甘口、警察,這些年輕的面孔之間又有著複雜的情慾關係,
這在用青春熱血抗爭的運動場域中,是常常出現的情景,
編劇簡莉穎和導演許哲彬利用簡單的人物安排,
把運動中夥伴、戀愛情誼和糾葛表現得活潑深刻,題材嚴肅卻又不失幽默。
3.情侶關係:男孩與男孩的浪漫愛與情慾
這個故事裡有好幾個親密關係,馬密和阿凱的關係從甜蜜的相遇,
到阿凱為了馬密和家人產生衝突。演出了愛滋病者的困境,
他們的情人必須要面對家人的質疑,為什麼不找個健康的對象?
該不該跟愛滋病患者交往?還有社會運動者的道德規範,
在人前人後都有壓力要幫模範情侶,為了情人的理念要不斷拋頭露面。
阿凱最後在受不了的情況下,常常找甘口訴苦,
甘口受不了馬密的壓抑和規範,他也看到了阿凱的痛苦,
他對甘口和馬密都是革命的夥伴情誼,超越家人、朋友、情人的關係。
甘口在性行為上是採取有性無愛的價值觀,他和阿凱、警察,陌生人都可以發生關係。
警察則是一個位出櫃的同志,或是有同志性行為的異性戀,
他帶人來搜查甘馬之家的時候,一把甩開哭著抓住他的馬密,
說了一句「我不是同志」。
同樣性向獨特的還有阿凱的大學同學,女主角去找馬密的下落時,
曾經拜訪過一個他們當年的女同學,女生在夜店裡摟著女友,
穿著美少女戰士制服,爽朗的說自己是「不分」,不是T也不是婆。
後來阿凱一輩子離開愛他、接受他同志身份的家人,
只有和姪女身份的女主角聯絡,他選擇留在病發住院的醫院照顧甘口。
而馬密則住在基督教會裡,信奉上帝。這個安排很特別,選擇一向是最反對同志的教會,
不知道作者想表達的是也有接受同志的教會團體,還是想表達某種荒謬和逃避。
女主角之所以會追查馬密的秘密,是因為他在甘馬之家背景發搜查的事發那天,
去找馬密帶他去墮胎,他看到馬密崩潰痛哭,之後馬密照顧了他,給女主角一筆錢。
作者用點到為止的手法,將警察、不分的女同志、墮胎的異性戀、劈腿的男同志、
皈依上帝的男同志等等,用不說教的方式一一鋪散在觀眾面前,讓大家自己去判斷。
- 叛徒馬密的秘密
全劇使用懸疑的手法,女主角帶著攝影機不斷訪談馬密和阿凱的朋友,
從這些人的口中拼湊出當年的故事,這個手法讓甘馬之家包圍著一層神秘感,
就好像當年甘馬之家的愛滋病友為了逃避世人的眼光離開家,
組成祕密團體,尋找安全安穩的地方,在隱密的地方過日子。
這個故事是根據真實新聞改編,可能隱射2004年過年期間,
警方查獲同志性愛派對,新聞鋪天蓋地,將本來就遭受歧視的同志族群,
通通冠上不檢點、愛滋、惡意散布愛滋、糜爛淫亂等等污名。
而甘馬之家可能指涉關愛之家,關愛之家的創辦者楊捷,
因為收留罹患愛滋的舞台劇導演田啟元,從此成立關懷愛滋病友的機構關愛之家。
劇中女主角因為曾經受到馬密的幫助,所以一直堅持馬密是無辜的,
日記裡馬密說自己沒有舉報,只是找對方訴苦而已。
但是多年後馬密住在基督教會,不再是以前熱血活力的樣子,
麻木地重複說著敬愛神的話語,說自己要為過去贖罪。
到底馬密是不是叛徒,到最後都沒有答案。
我覺得這個結局很好,也許當年的一切都不是真的需要對錯,
阿凱的劈腿、甘口的放蕩、馬密的背叛,
這些錯誤在那個狂亂的年代裡,
與死亡的恐懼和面對整個社會的排擠的無助相比,
似乎都只是一種青春必然會犯的錯。
《叛徒馬密的回憶錄》是一部包含大量資訊的作品,
他告訴我們很多當年同志和愛滋病患者受到的痛苦,
卻不會讓讀者覺得被說教,或是被太複雜的知識含量淹沒,
足以證明編劇消化田野資料的能力。
而劇中角色全部都是氣質偏向中性的性別氣質,
不會刻意營造T、娘娘腔男同志等刻板印象,
不是說不能有這些性別氣質鮮明的角色,只
是可以從這裡看到這齣戲對於性別光譜的細膩。
表演資訊:
四把椅子劇團《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》
The Possible Memoirs of a Traitor
主辦:四把椅子劇團
觀看場次:2017.9.29 19:00
地點:水源劇場
演出製作團隊
劇作家|簡莉穎
導演|許哲彬
製作人|蘇志鵬
舞台監督|張仲平
舞台設計|李柏霖
影像設計|王正源
燈光設計|徐子涵
服裝設計|李育昇
音樂設計|柯智豪
平面設計|李銘宸
劇本顧問|吳政翰
導演助理|陳煜典
演員|王安琪、王肇陽、余佩真、竺定誼、林家麒、林子恆、高若珊、曾歆雁、廖原慶、廖威迪
贊助單位|臺北市文化局